“统制公,又来向朕要粮食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杜度敏锐的觉察到这个细皮嫩肉的朝鲜文官眼色不善,总是在自己身上上下打量,看得他头皮发毛,搁在往日,大清皇帝早一鞭子抽过去了,不过他今日刚刚和慈圣太后通信完毕,心情舒畅,暂时还不想打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皇帝陛下明鉴,附近村寨里粮食都被我军征用一空,我国素来穷困,粮草难以为继,这些陛下也是知道的,上次大清补给我们的粮草,早已经用完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西征军从新义州出发时,朝鲜国王一路将李舜义送到了鸭绿江畔,临行叮嘱统制公,到了明国,一切都要靠自己,朝鲜素来穷困,粮草难以为继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所以你们把周边村寨的辽民都杀光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杜度怒目而视,与其说是责备,不如说是震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听说宽甸也是你们屠的,就不怕刘招孙的徒子徒孙们,以后找你们报复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呵呵,”统制公干笑两声,他没想到清国皇帝会问出这个问题,未免显得有些虚伪,须知杜度从赫图阿拉起兵时,也在抚顺屠城。

        统制公摇头晃脑,引经据典道:“陛下此言,便是妇人之仁了。想我朝鲜世代偏居一隅之地,与中国相邻,如何能在亿兆人口、国力强盛的中国旁边幸存?靠的就是这随机应变、改弦更张之道,远的不说,平安道北部的铁岭卫,原先是元朝辖土,明国接手后,一直鞭长莫及,加上后来永乐皇帝靖难之役,无暇东顾,铁岭卫便被朝鲜管辖,后来宣宗不得不承认,你们现在占据的铁岭,其实是后来明国在辽东设置的,根本不是原先那个铁岭啊,”

        李舜义说了半天,最后总结道:“这就是我们小国的存活之道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杜度对这段历史根本不感兴趣,他知道,当年明成祖朱棣为了制衡朝鲜,在辽东与朝鲜平安道附近设置了建州卫,也就是现在大清祖宗们居住的老家。

        杜度当然不知道,千百年来,倭国的国土面积“吞吞吐吐”,时大时小,除了占有冲绳和琉球,最终无甚大变化;相比之下,三韩之人从最开始龟缩半岛东南一角到明初觊觎东北,其巧取豪夺之能力简直让日本人都要汗颜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