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廷的目的达到了,读书人也觉得自己的权益得到了保障,自然也就不那么反对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现在这种方式并没有剥夺他们的前程,依然可以很好的体现出科举制度的公平性。
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,朝廷会慢慢的侧重对数学、物理、科学等学科的评分,这些学科掌握得越多,被录取的可能性就会越大。

        慢慢的,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方式,读书人自然而然的就会更多的往那几门学科钻研,直到八股文的地位越来越低,然后废除也不会有多少人反对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一种改革的推行,既要有足够的强硬手段,也需要有温和的策略。

        崇祯新政推行到这一步,已经啃掉了最难施行的政令了,剩下的不太可能产生多大的动荡,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的投入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教育改革,需要创办大量学校,教学制慢慢的分为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推行汉话拼音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不可能一蹴而就,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司法改革和交通改革,同样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时间不知不觉进入到了崇祯十八年,春暖花开之际,沈浪觉得自己在南方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西南改土归流的过程引起的反叛还有几处未平定,其他方面已经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处理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