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儿小说 > 古言 > 雄兔眼迷离 >
        “也不算得无故,当时平城无粮是事实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嗯?哦”,薛凌先疑惑,又骤然反应过来,霍云旸这厮,估计是早有准备,让平城断粮,胡人兵临城下,运粮人力物力的消耗,远比兵退一城要来的快。她感叹了句:“霍云旸这蠢狗的脑子倒是挺好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话说完觉得霍悭也不是个蠢的,那个安鱼就更厉害,再合着宁城里头的人,真是个个都有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江玉枫不知个中其理,道:“也未必是他,那时霍准还在,没准是他的手笔。这事儿,你应该有所耳闻才对,去年年末西北宁城乌州一带粮价疯涨,当时你是在苏府里头吧,这么好的机会,苏夫人应也没少得利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去年西北粮价疯涨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啊,去年年末,都快临近除夕,不知为何,乌州几乎是一夜之间,商人囤粮不卖,卖,市价一日三变.......”

        薛凌打断道:“平城无粮是因为这个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啊”,江玉枫看薛凌脸色变了些,却没多做怀疑。如他自个儿所言,薛凌当时在苏家,知道参与过这件事不足为奇。只是他不知道的,是薛凌去过安城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平安二城,始建于你祖上,其关联无需我赘述。自当今陛下登基,平城的粮草是由安城送过去。名为送粮,实际也就是借机差谈一下霍家与鲜卑的来往,虽然不一定能查出什么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去年安城粮仓被人夜袭,此事被沈元州和皇帝联手压了下来,加上霍家与一些商贾从中作梗,最后导致西北短期内居高不下。最后的事,你肯定也是知道的,以杀了一批商人了事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这个不重要,重要的是,借此机会,皇帝找了个由头,将安城送往平城的粮草由三月一送改为一月一送。

        若单纯送粮,劳力牢时,弊政无疑。不过当时人人都是幕后黑手,所以只想快点息事宁人,沈霍两家皆忙着黑锅往胡人头上扣,便说边关胡人异动频频。时而送粮为主,沿途巡防为辅,一月一来回,永固河土,这政令便这么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月一送粮,平城里怎会有余粮,所以霍悭听令撤兵无一丝纰漏,唯一有罪的就是识人不明,这罪,总不至于要了人脑袋去。再凭着力阻胡人于鸟不渡的功劳,何况还有沈元州力保那个安鱼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